6月2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舉行。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視頻致辭。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國強,湖北省政府副省長寧詠,湖北省政府副省長、宜昌市委書記王立,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張維國出席開幕式。19時35分,開幕式正式開始。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澤江主持開幕式。
饒權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對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文化內涵和活動內容日益豐富,逐漸成為包括紀念屈原等著名愛國先賢的愛國主義活動以及吃粽子、掛艾草、劃龍舟等傳統民俗在內的綜合性節慶活動,被全國各地各民族群眾廣泛接受,成為連接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宜昌秭歸是屈原的故鄉,端午習俗歷史悠久。此次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堅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將進一步促進端午文化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服務百姓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
王立致歡迎辭,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和400萬宜昌人民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宜昌發展、傳承弘揚屈原文化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屈原是宜昌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全人類的。屈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長江文化的明珠、荊楚文化的翹楚,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彰顯中華文明內核的重要符號。我們今天紀念屈原,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今時代的連接點,使愛國情懷變成報國行動,用民本思想指引服務實踐,讓求索精神創造人文價值。讓我們以古之碧海青天為憑,以今之大國重器為證,共緬先賢屈子不朽遺風,共敘詩與遠方浪漫情懷,共享端午佳節饕餮盛宴。
寧詠宣布: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屈原故里端午祭在集體吟誦《天下橘頌》中拉開序幕。鼓樂號角聲中,由初獻禮、亞獻禮和終獻禮三個篇章組成的祭拜大典依序進行,在端午祭通贊的引導下,出席活動的領導來到祭臺前敬獻花籃,道德模范、在宜臺胞、青年代表行祭祀禮,秭歸屈氏后裔、屈鄉鄉親代表敬獻蘭草,共祭詩祖屈原,傳承端午文化。
“時維壬寅,節屆端陽。長江之濱,三峽壩上。宜昌秭歸,屈原故鄉。炎黃后裔,共服華裳。恭祭屈子,淚灑峽江。屈氏靈均,脈承高陽。天資聰穎,志廉行方。內政外交,展其所長……”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恭讀壬寅年祭屈原文。
隨后,大型原創音舞詩畫《楚辭里的中國》惠民演出精彩上演,歌舞、鼓樂、雜技、說唱等15個形式多樣的節目,為海內外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視聽盛宴。特別是以屈原及其作品為核心創作的《屈原》《橘燈漫天》《上下求索》《離騷》《兮士爭先》《還是楚辭》等節目,構筑了《楚辭》里走出來的獨特浪漫,弘揚了屈原深沉的家國情懷和求索精神。整場演出將高峽平湖、三峽大壩、屈原祠實景與全息投影、虛擬XR、地平投射、無人機塑形、煙花秀等技術高度結合,全面呈現了《楚辭》里美輪美奐的盛景。
作為全國性端午文化節活動,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至今已舉辦六屆,平均每年有15萬人次參加。2009年,屈原故里端午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因此成為屈原故里千年不斷的文化盛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
今年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除了開幕式、龍舟爭霸賽、投資洽談會、民俗展演等活動,還將舉辦首屆“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中國屈原學會年會、全球青少年屈原作品征集等系列活動。
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今年的開幕式嚴格控制現場人員規模,采用現場+“云上”的方式舉行,通過150多家電視、網絡媒體同步直播。
湖北省有關單位、宜昌市及端午申遺有關地區的負責同志,外國駐漢領館及機構代表,知名藝術家和詩人,龍舟爭霸賽參賽隊伍代表,在宜臺胞代表,部分中省在宜單位和高校負責同志,以及部分企業家、新聞網絡媒體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開幕式。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