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宜昌,涼風送爽。63歲的市民陳華光,在家門口的天官橋生態走廊賞花看草。見到記者,他眼睛瞇成一條縫:“三年前,這里還是垃圾遍地的臭水溝,寸步難行,現在成了我們休閑的好地方。”
近幾年來,宜昌投入60多億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成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天官橋的巨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市創建活動所取得的成果。
天官橋位于宜昌市主城區伍家崗大公橋社區,附近居民密集,樓房眾多。幾年前,那里有一條190米長、6米寬的臭水溝,水溝旁長年垃圾成山。市民譚紅玉說,水溝兩側的住戶雖近在咫尺,但過去要想到鄰居家串門,得繞過水溝,走上很長一段彎路。
為治理該水溝,政府投資數十萬元,疏通了溝內堵塞物,將明溝改成暗溝,在溝上建設生態走廊,種植了樟樹、柳樹、丁香等樹木花草。如今,天官橋草木四季常青,花香怡人。居民幾步就可走過生態走廊,到對面的鄰居家串門,而不用拐彎繞道。
宜昌市文明辦介紹,近幾年來,該市不惜重金,開工建設了沿江大道延伸段、城東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60多個,城區道路新增里程100多公里;新建成29個公園、36個游園等。
的哥王華君說,近年來,宜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城市變大了,交通變暢了,進城出城便捷了。
為了管好城市,宜昌請市民提建議。2007年,荊州市民江文彬到宜昌旅游,在城區的夜明珠(地名)轉車時,看到那里臟亂不堪。他回到荊州的第二天就寫了一封信寄到宜昌,建議把“蒙灰”的夜明珠擦亮。他的來信引起了時任宜昌市長郭有明的重視,郭有明批示要求立即研究解決治理方案。很快,該市投資2451萬元,拆遷了附近的幾個小型市場,挖走了道路上影響交通的轉盤,清理了長江邊的碼頭,短短幾個月時間,將污濁不堪的夜明珠,變得亮麗多姿。這一帶建好后,該市又把江文彬從荊州接到宜昌,見證治理成果,以此表達謝意。
湖北省副省長、宜昌市委書記郭有明說:“城如人,貴有品。宜昌的發展是一種提升品位的發展,創建文明城市給市民帶來享受生活的實惠。”
宜昌投入60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更多>同類新聞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
點擊排行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