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區簡介
金山寺位于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東晉,高四十四米,周長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主要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臺、楞伽臺(又名蘇經樓)、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臺相連,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妙高臺、楞伽臺及金山的標志-慈壽塔等景觀。慈壽塔下的“周鼎、金山圖、銅鼓、玉帶”合為“四寶”,被稱為金山寺鎮山之寶。


金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金山寺雄踞于鎮江市區西北,屬國家5A級風景區。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金山原為揚子江中一個島嶼,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緒末年(1903年)左右與陸地連成一片。金山景點甚多,充滿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古人贊為"江南名勝之醉"。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聞遐邇。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清康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臺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筑,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