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區簡介
秭歸縣鏈子崖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宜昌秭歸縣屈原鎮長江南岸,距城區68公里,屬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屹立于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之間,因“鏈子鎖崖”而得名。在神秘的北緯30°線上,西陵峽兵書寶劍峽峽口,有一座布滿裂縫的大山壁立大江,這就是名聞遐邇的鏈子崖。鏈子崖早年名叫“鎖住山”、“鎖山”。《歸州志·山水》載:香溪“東流三里為兵書峽,又名白狗峽。峽南石壁中折,廣五尺,相傳有神力關鎖,歷久不墜,謂之鎖山。”

秭歸鏈子崖國家地質公園
鏈子崖景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屈原鎮的長江西陵峽南岸,屹立于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之間,因“鏈子鎖崖”而得名。在神秘的北緯30°線上,西陵峽兵書寶劍峽峽口,有一座布滿裂縫的大山壁立大江,這就是名聞遐邇的鏈子崖。鏈子崖早年名叫“鎖住山”、“鎖山”。《歸州志·山水》載:香溪“東流三里為兵書峽,又名白狗峽。峽南石壁中折,廣五尺,相傳有神力關鎖,歷久不墜,謂之鎖山。” 2004年6月,秭歸縣屈原鎮決定開發鏈子崖,修建集登山、攬勝、探險于一體的風景區。依山建“祝融”雕像、“桔頌園”、歸鄉寺、瓦崗寨、招魂臺等大小景點百余個。一期投資已于近期完成,歸鄉寺、放生池、巫倮寨等景點初具規模。立足崖上,西陵峽風光、高峽平湖勝景盡收眼底,一攬無余。
單車俱樂部可以走老公路到茅坪新縣城,至青灘鏈子崖,不過在路途中有幾個隧道,請騎單車的驢友一定要注意在車上安裝燈光和顯著標志,以防危險,過了茅坪新縣城往九畹溪方向行進,過九畹溪大橋有標示牌,向右轉一條沿江邊的路走9公里就到達景區,景區就位于公路旁邊。
說起鏈子崖總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其實它的在于新灘一帶是一個古滑坡體。鏈子崖上的裂紋其實是由于地質作用和人類工程活動的作用。據歷史記載,自東漢永元12年以來,新灘發生過大規模滑坡21次。滑坡曾造成長江2次斷流(1921年,1982年)。

鏈子崖上從猴子斜坡到筲箕洼、雷劈石,有250萬方破碎的巖石。從下仰望鏈子崖,可見縱橫交錯的裂紋。而頂部醉大的裂縫寬6到7米,深100多米,給人以搖搖欲墜之感。有人比喻那是高懸在兵書峽上的一把達摩克斯劍。
2001年,秭歸縣政府修建沿江公路時,打通了鏈子崖隧道。他們為了不忘先人們攀登鏈子崖的艱難,在原來的路段上恢復了早已廢棄的鐵鏈。
2004年6月,秭歸縣屈原鎮決定開發鏈子崖,修建集登山、攬勝、探險于一體的風景區。依山建“祝融”雕像、“桔頌園”、歸鄉寺、瓦崗寨、招魂臺等大小景點百余個。
鏈子崖海拔近千米,山高坡陡,峽深谷幽,遺存著鮮為人知的古村落——鏈子崖村,30多戶幾乎同一家族的后裔,至今仍恪守千百年的倫理傳統,生活在自己的時空之中,原始而古樸,真切而自然。

鏈子崖是世界巖崩治理地質的奇觀,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地質泰斗李四光先生定為“世界地質研究的化石”。鏈子崖曾是一座布滿裂紋的懸巖絕壁,醉大的裂縫有5米多寬、700米深,直接威脅長江中下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徹底治理鏈子崖地質災害,國家首次動用了國務院總理基金4600萬元,采用醉先進的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經過四年的治理,智慧的人們終于用整體錨固的方式實現了千鈞鐵鏈鎖住鏈子崖的夢想。鏈子崖海拔近千米,山高坡陡,峽深谷幽,遺存著鮮為人知的古村落——鏈子崖村,30多戶幾乎同一家族的后裔,至今仍恪守千百年的倫理傳統,生活在自己的時空之中,原始而古樸,真切而自然。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被歷史塵封深藏不露。百丈懸崖上的鐵鏈是上下山唯一之路,在鐵鏈子上臨淵而行,稍有不慎便會命喪崖底。多少年來,鐵鏈維系著鏈子崖崖上人的全部生活。曾經象征封閉、貧困的古道“鏈子天梯”,它書寫著鏈子崖村一段久遠的歷史。
鏈子崖公交線路:
1、從宜昌到茅坪汽車,車費15元,50分鐘左右到達茅坪;
2、茅坪鳳凰山客運站有到郭家壩方向的車,經過鏈子崖,40分鐘左右到達鏈子崖;客運站也有面包車到郭家壩方向
鏈子崖自駕線路:
三峽鏈子崖距城區68公里,自駕車可在夜明珠三角地帶辦理通行證,進入三峽專用公路,過西陵長江大橋、茅坪新縣城至青灘鏈子崖。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