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速公路部分免費到景區降價,這顯然是一種讓利于民的制度性安排。景區降價,對老百姓尤其熱衷旅游的人來說,無疑大大利好;對景區來說,亦不吃虧,因為這樣必將吸引更多游客,效益不降反升。不過,當筆者仔細瀏覽降價景區的名單后卻發現,首批降價名單上幾乎全是名不見經傳的冷門景區及一些本就該免費的科普場館。
這不免讓人沮喪,甚至有一種被愚弄之感。
其一,降價的景區不說都不知名,至少也是非著名,比如,河北的興隆溶洞風景區、山西的孟山景區、內蒙古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園、上海的地震科普館、安徽的黃帝源……總體上看,竟然找不到一家享譽中外的知名景點,比如在安徽,如果黃山門票降價了,那才值得期待。
這些景區如此冷僻,所謂降價更像是一種貌似高明實則具有欺騙性的招游廣告,即打著降價的旗號以吸納游客的注意。因為不少景點原本就門可羅雀,號稱降價,一下子便可提升知名度。
其二,就算是降價,降幅也很寒磣。如天津的黃花山景區由40元降到34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園由60元降到50元,上海的重固福泉山遺址由10元降到8元……如此低的降幅,與不降價實在沒有太大區別,對游客來說自然也不具有太大誘惑力。
其三,有些景點本來就不應該收門票,比如科普館、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園及一些博物館等,國家早就要求,三館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好在,國家發改委官網透露了一個信息,第二批約100家游覽參觀點門票降價安排將于近期實施,國家發改委將及時向社會公布。期待第二批的門票降價名單中,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景點,并且能夠真正大幅度降價。
當然,必須厘清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降價是在擠干水分之后的降價。
有一個細節是,非著名景區貌似降價的同時,卻是一些著名景區近期瘋狂漲價。根據已公布的調價信息顯示,未來數月內,全國將有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到60%不等;部分景區門票價格更是呈現出“報復性”上漲的趨勢,比如揚州瘦西湖風景區將從今年10月10日開始將門票漲至120元,比之前淡季60元、旺季90元的價格上漲33%~100%。
景區門票價格如果動輒漲幅高達100%甚至更多,象征性地降5%、10%,又有什么意義?
所以,如何遏止住景區門票價格“攀比式”、“報復性”上漲的沖動,即為擠水分。只有在景區門票不再瘋狂飆升,水分擠干的語境下談降價,才有實際意義,也才有更深的民生意味。
所以,景區降價,力度可以更大點,與其小打小敲地降價,不如推行免費策略。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旅游景區多是大自然創造的景色,是中華兒女共同享有的公共資源,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憑什么圈起來就坐地起價?景區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免費是其本質內涵。在國外,公園和自然景觀基本不收費,歷史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象征性收費,商業性娛樂休閑設施不亂收費。
景區理應為全體公民所享有,而不能成為少數人不斷索取經濟利益的平臺和籌碼。秦淮川(南京 職員)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