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省政府正式出臺《湖北長江經濟帶“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要把宜昌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跨省域次中心城市,宜昌三座跨長江大橋、宜岳高速公路及三峽機場改擴建列入規劃建設項目。
規劃提出,要把湖北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帶、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長江中游綜合交通樞紐,成為促進“兩圈”互動和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空間主軸、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和全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典型示范區。
《規劃》稱,“十二五”期間,要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主中心,宜昌、黃石、黃岡、株洲、湘潭、九江、景德鎮為次中心,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通過整合區域內經濟、文化、科技和資源、區位等優勢,加速區域交通、產業、商貿、金融、技術、人才、信息等市場一體化進程,初步形成跨省域的經濟高度一體化的城市集群。
省政府表示,要加強區域內旅游合作,整合城市群內旅游資源,以綠色生態、古代遺跡、紅色旅游三大板塊為抓手,成立城市群內旅游合作聯盟,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和精品線路,醉終實現群內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省政府稱,要力爭經過10至20年的建設,使得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具有全國性影響、對廣大中西部地區具有強大輻射和帶動能力的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上海至成都(湖北段)和湖北江南高速公路,形成連通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高等級公路骨架。其中,江南高速公路位于湖北省長江以南,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網規劃“6縱5橫1環”的第5橫一段,也是岳陽至宜昌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里,為雙向四車道。
“十二五”期間,湖北長江流域將再添13座跨江大橋,其中,宜昌有三座,它們分別是:宜昌廟嘴長江大橋、宜昌香溪河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白洋長江大橋。
宜昌三峽機場改擴建工程和武漢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也被列入規劃,同時籌劃改造和新建沙市、赤壁、黃岡機場等通用機場。
預計到2015年,湖北長江經濟帶國內生產總值預期達到15300億元左右,年增長12%左右,占全省的比重60%以上。
另據楚天都市報:
2015年前湖北省將新添13座長江大橋
2015年前,我省將再添13座跨長江大橋。近日,省政府出臺《湖北長江經濟帶“十二五”規劃》,描繪長江經濟帶發展藍圖。《規劃》提出,到2015年,湖北長江經濟帶國內生產總值預期達到15300億元左右,占全省比重60%以上。新建13座跨江大橋,分別是: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宜昌廟嘴長江大橋、宜昌白洋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公路大橋、黃岡長江公鐵兩用大橋、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黃石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宜昌香溪河長江公路大橋、赤壁長江公路大橋、石首長江公路大橋。
同時,建成上海至成都(湖北段)和湖北江南高速公路,形成連通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高等級公路骨架。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推進武漢新港先行試點啟運港退稅,實現滬鄂兩地電子口岸全面對接。
加快武漢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宜昌三峽機場改擴建工程,籌劃改造和新建沙市、赤壁、黃岡機場等通用機場。
落實醉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取水建設項目要進行水資源論證。要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探索鄰域污染雙向補償制度。在湖北長江經濟帶建立生態型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形成上下游之間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和補償機制。(記者劉春燕)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