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旅客被冷待 團友醉終坐街頭 報警后領隊導游不知去向
又爆游客因消費不足而被冷待。昨日,有認證微博爆出來自上海、安徽等11個家庭散拼團到香港旅游因為購物金額僅10萬元,導游只能賺取2000元傭金,被安排入住時鐘酒店。由于團友拒絕醉終呆坐街頭。有市民報警后,領隊和導游不知去向。旅游業人士指出,一方面導游無人養,導致零費團、負費團的產生,一些導游甚至要給錢拿團,導致導游要從消費者身上宰錢。另一方面,消費者一味的追求低價不考慮質量,是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領隊導游要自己出錢投標接團
昨日,認證為“香港中國旅行社內地游客中心副經理”的微博“香港中旅加加”發布一條微博,稱從深圳出發,來自上海、安徽等11個家庭散拼團,領隊指他們購物金額僅十萬元,只能賺取2000元傭金,之后買手表,又指僅買200~300元的兒童手表,醉后安排游客入住時鐘酒店,團友拒絕呆坐街頭,有熱心市民代為報警,但領隊及導游已經不知去向。
微博上還發布了照片,照片顯示游客就坐在街邊上,用行李墊坐,旁邊有一家“××時鐘酒店”的招牌,而另一張照片還拍到一對小孩坐在路邊吃東西。
微博引發熱議,網友“抱抱俏佳人呢”就說,有些領隊導游除了沒工資外,還要自己出錢投標接團,所以這種宰客行為依然“杜絕不了”。
購物金額不足而被導游冷待、甚至惡言相向已經被報道多次,為何依然無法杜絕?廣東金融學院國際旅游與經濟管理研究所所長劉偉指出,導游“宰客”的根源還是源于導游業的低門檻、低價競爭。“從事導游的門檻很低,所以很多人都來搶食,競爭激烈了就出現低價競爭。”
廣東決策研究院旅游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勞毅波說,對于正規大社的導游接團友有一定的規則,要根據團的性質、團費多少、導游以往口碑、導游工作量等因素來安排相關的接待服務,輪不到導游挑肥揀瘦。但如果是不正規的旅行社,就往往出現買團的情況,這種競爭(投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導游花了錢買團,游客若給的錢不足以支付成本或者零利潤,導游為了找回利潤就要宰客。
提醒
低于大社平均團費20%的旅游團要小心
“這些情況真的好難杜絕”,勞毅波認為,雖然旅游管理部門多次公布黑導、黑社名單,采取吊銷導游牌照、旅行社經營資質等手段,但依然杜絕不了類似情況的發生。他認為,除了要加強對導游、旅行社的監管外,還不能忽視對游客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要持久長期、不怕啰嗦的。”他指出,十多年來,業界已經不斷反復強調游客要認清旅行社資質、旅游行程、服務標準、對比正規旅行社的出團價格,但依然有游客存在僥幸心理,“以為用醬油的價錢能吃一只雞”。
“我一直在強調,要對比旅行社的價格。比如找市面三家大旅行社出團團費作比較,如果參加的旅游團團費與平均團費相差5%,勉強講得過去。但如果相差20%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現在旅行社的競爭白熱化,大社和小社的采購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終端成本已經非常接近,不可能小社可以便宜那么多。”勞毅波提醒道。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