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三年必漲”似乎成了慣例。今年進入了國家發改委規定的旅游景區票價3年一調整的第二個“三年解禁”期,從年初至此,國內各地的“漲價聲”一直不斷,專家們認為,旅游盈利模式不改,漲價難以杜絕。
武漢春秋國旅總經理齊心看來,這顯示我國大部分景區依舊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旅游六要素中的吃、住、行、游、購、娛,還有許多未激發的增長點。“若一味提高門票收入,抑制了其他旅游收入的市場培育,就會陷入門票不斷喊漲的怪圈”。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稱,我國旅游景區的門票定價權在地方政府,而景區收益往往與地方財政收入有一定關聯,這使得景區和地方政府都難抑漲價沖動。如果旅游業經營模式不變,短期內很難平易門票價格。
專家們一致建議,需要通過法規,制定專門規劃,防止地方政府過分迷信景區對目的地經濟的作用,將關注點從純粹景區建設轉向整體旅游休閑環境建設。
好消息是,醉快年底出臺的《旅游法》已考慮在列,草案中規定“合理確定景區游客容量”、“遏制部分景區門票漲價過高趨勢”。武大旅行社總經理陳雪嵐表示,“《旅游法》對行業能起到約束作用,但扭轉門票經濟,還是要依靠旅游產品多種模式的開發”。
(記者王亞欣)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