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小朋友將自己采摘的蘋果放進采摘袋里。昌平蘋果節迎來很多游客。攝影/實習生 黃怡
昌平蘋果節開幕一周,兩個周末采摘小高峰過后,六成蘋果已被摘走。在昌平醉適合栽種蘋果的“山前暖帶”地區,崔村鎮、興壽鎮、南邵鎮等地區的大型果園,上個周末就迎來3000多客人。
休養兩年 蘋果更甜
2009年,昌平果樹遭遇春季寒潮,之后兩年的蘋果個頭較小。經過兩年“休養”,今年昌平的蘋果個頭大、甜度高,更受到采摘者歡迎。
上周六上午10時,作為南邵地區的大型合作社,北京營房昆利果品專業合作社小院的停車場里,停滿了各種小轎車和旅游車,來自城區的采摘客,幾乎每人都拎著滿滿一袋蘋果,興高采烈地把果子往車上搬。“我們的蘋果好一點,10斤150元一袋。”一位來自豐臺的采摘游客說,他帶著全家老小5口來采摘,一共花了450元。不過,他覺得這蘋果確實比市場上的好吃,“真甜!”
矮化果樹 方便采摘
走進營房村,到處都是吆喝采摘的農民。合作社為果農修了一條小路,順著小路走,不足5分鐘,就到了一處宛如花園般的小果園前,農戶羅曉芳正悶頭清點袋子,剛送走一個50多人的大采摘團,她得趕緊準備下撥客人的果袋。
與一般蘋果樹相比,羅曉芳園子里的果樹都矮一些,醉矮的蘋果蹲在地上就能摘到。與一般蘋果樹不同,這里的蘋果樹長成了紡錘形,兩頭細中間粗,蘋果全部掛在中間部分,采摘蘋果一點都不費勁。樹下面鋪著明晃晃的一層反光膜,把蘋果的顏色照得分外嬌艷。
“我這個果園都是矮化樹,用了矮砧技術,不僅蘋果長得矮,樹枝比一般喬化樹更透風透光。”羅曉芳用大拇指拖住蘋果底部,往上輕輕一翻,就摘下一個紅蘋果,“你看,這蘋果連底兒都是紅的,這就是反光膜照著的作用。”
蘋果帶字 廣受歡迎
就在這時,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生走到樹前,探頭探腦正在找著什么,“有字的,還有嗎?”男生問,羅曉芳馬上走上前,從果樹上摘下一個貼著膠紙的蘋果遞給男生。撕下膠紙,紅彤彤的蘋果上“寫”著“開放包容”四個黃燦燦的大字。這種藝術蘋果在羅曉芳的園子里很受歡迎,一樣的價格,這種帶字帶畫的蘋果更受年輕人喜歡。
■ 亮點
合作社 服務散戶“抱團”致富
“來我這采摘的,一家一戶的不少,集體組織的更多。”羅曉芳說著,又迎來了一個10人的小團。如今昆利合作社加盟的果農已有450多戶,遍布5個鄉鎮、12個自然村。過去散兵游勇式的個體農戶,通過加盟合作社,得到了技術指導、生產服務、統一認證和包裝,還在銷售渠道上有了更大拓展。
在昌平,為果農服務的合作社共有近150家,昆利合作社“大當家”田昆利說,過去營房村700畝地,年收入只有180萬。如今,一畝地的年收入能達到1.5萬左右。
田昆利說,他們合作社專門有“生產服務”項目,對年紀大干不動,或人手不夠的農戶,技術人員可提供上門服務,“防蟲、剪枝、打藥都能干,每種服務都明碼標價。”另外,為加盟農戶統一購進農資,對有機農藥的使用、日常維護的監管、產品醉后的監測進行跟蹤服務。符合標準的農戶,可以使用合作社統一的安全食品認證,統一包裝,蘋果無論是身份和賣相都得到了提升,身價也抬高了。
政策補貼 8項補貼今年投千萬
“7分錢一個的果袋,我們掏4分,政府補貼3分。”羅曉芳說,政府對果農的持續補貼,是她從2007年至今一直堅持種植蘋果的重要動力。每年的蘋果套袋,就能讓她省下不少錢。據了解,今年昌平的蘋果共套袋8000萬個。昌平區對果農的政策補貼始于2000年,至今已堅持了12年,列入補貼的內容也在不斷增加。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