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培柑橘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里寫下了《橘頌》名篇。1995年4月,秭歸縣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臍橙之鄉”。秭歸臍橙,湖北省秭歸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秭歸地處長江西陵峽畔,位于三峽工程壩上庫首,長江三峽河谷地區,風景秀麗,氣候獨特,土壤適宜,空氣清新,水質潔凈,植被豐富,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成就了秭歸臍橙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味濃郁、酸甜可口的優良品質。
秭歸柑橘產于長江三峽河谷地區,主栽品種為臍橙、錦橙、桃葉橙、夏橙。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臍橙具有果大無核、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質,桃葉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澤橙紅、皮薄易剝、味甜而濃、質脆化渣、富有香氣的特點,而夏橙成熟于四月中下旬,是調節水果市場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適度、富有香氣的特點。
秭歸臍橙可溶形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13克、酸0.6—0.9克、維生素C50—60毫克,并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粗纖維、鈣等多種營養成分,是老少皆宜的鮮食柑桔精品和純天然保健果品。
秭歸臍橙有2000多年的種植史。但長久以來,秭歸與“柑橘之王”臍橙并無多大聯系。20世紀70、80年代前,秭歸橘農主要種植的都是普通的柑橘,在國內沒什么名聲。
1962年11月8日,在充分調研秭歸柑橘生產后,“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提出,秭歸氣候、土壤適宜種植臍橙,發展臍橙大有可為。秭歸柑橘生產應實現良種區域化、品質標準化、果實商品化的“三化”目標。自此以后,章老幾乎每年都要來秭歸,向農民傳授種植技術、培育新品種。
1967年,受到“文化大革命”沖擊的章文才教授帶著學生周紱“秘密”來到秭歸,指導農民建起了全國第一個地下通風貯藏窖,使柑橘可保鮮4個多月,好果率達90%以上。
1968年,按照章文才教授的建議,秭歸縣建起貯藏窖52個,使秭歸走出了柑橘保鮮銷售的好路子。
1978年,國家批準秭歸建設2萬畝臍橙出口基地后,章文才為秭歸一次引進了12個美國優良品種,秭歸建成2萬畝臍橙出口基地。秭歸現今的主要臍橙品種羅伯遜臍橙、紐荷爾臍橙都是章老引進,試種成功后大面積推廣的。
1985年,秭歸盧家山村出現柑橘樹大片死亡現象,81歲的章文才得知后,連夜趕到秭歸。在章老的指導下,控制住了柑橘樹病害的大流行。



鄂公網安備 42050302000233號